“癌症不只是一種醫學現象,也不只是一個亟待攻剋的科學難題,而是人類的進化史中的一齣戲。”榮獲2011年普利策獎的作品《眾王之王:癌症傳》這樣解釋癌症與人類的關係。
  作者悉達多·穆克吉是一名印度裔美國醫生、科學家及作家,他用一種通俗易懂的視角,講述了人與癌症將近四千年的鬥爭史。
  在書評家看來,這本書的意義在於:人們瞭解癌症的歷史、特性及肇事原因,才能通曉各種癌症的預防之道,以及不同療法的長處與限制,面對層出不窮的癌症新聞,要有自己的判斷力。
  癌症是“細胞的失控狀態”
  “癌症之所以到了二十世紀中期之後才受到重視,一個主要原因是各種烈性傳染病逐步得到控制。”悉達多·穆克吉在書里寫道。
  過去幾千年,人類最大災難是傳染病,不是癌症。早先人類因各種傳染性疾病而死,平均壽命不過四五十歲。工業革命以後,傳染病得到了控制,生活條件好了,人類的壽命大大提高,特別是二戰後,抗生素的出現讓人類戰勝疾病的信心突然間大躍進,此時,人類才開始真正意識到癌症的厲害,也開始敢於挑戰癌症。
  悉達多·穆克吉認為,癌症之所以被稱為眾王之王,從某種意義上來說,它們不算病,而是因為我們的身體無法控制細胞的增長速度,是細胞的失控狀態,這才是癌症的可怕和難以對付之處。他將對付傳染病比喻為“外戰”,對付癌症則是“內戰”。
  美國曾打算徹底治愈癌症,最終宣佈失敗
  曾幾何時,“攻剋癌症”不僅成為口號,也成為人類的目標。1953年,美國《LOOK》雜誌的一篇文章預言,人類在十年內能夠征服癌症。1958年《讀者文摘》在介紹俄亥俄監獄進行的接種腫瘤細胞以刺激免疫力的試驗時,認為“這一個裡程碑,從此前途無限光明”。
  1971年,美國政府正式對癌症宣戰,前後20多年間,檢驗了15000種植物的114000多種提取液,最後僅僅找出一種有效藥物,而美國的癌症死亡率1970年到1994年之間增加了6%。這場人與癌症的戰爭不得不宣告失敗。
  隨後,對抗癌症的方向開始轉移到戒除不良生活習慣和早期診斷上。悉達多·穆克吉給出了一個保守的展望:如果我們轉變目標,不求“消滅”癌症,但求與之“和平共處”,未來還是很有希望的。在他看來,儘量延長癌症患者的壽命,殺死癌細胞將不再是癌症治療的關鍵。
  “僅在動物實驗中發現的致癌物質已有千餘種,若要防癌,是否需要拒絕所有致癌或有潛在致癌可能性的因素呢?”在一次講座中,第四軍醫大學腫瘤研究所副所長、教授師建國提出這樣的疑問。
  腫瘤(癌症)是細胞變異的產物。由於“細胞變異事件”隨時都在發生,又存在著隨機性,類型也是不確定的。因此,“變異”的結果可能是有益的、無意義的,也可能是有害。
  “窮人癌”和“富人癌”
  科學家發現,即使是有害的變異,相當多也並不具備對生命個體的存在構成現實威脅,但有害的變異對於變異的細胞個體來說,可以是:①致死性的;②細胞功能結構的喪失或新生;③細胞功能結構增強或減弱。
  變異時常在發生,但如果一個細胞變異得可以“自主增殖”和“無限增殖”,就成了“腫瘤”。在師建國看來,“變異機會”的增加就意味著“腫瘤變異機會”的增加。當“損傷、修複、增生”的機會增多時,就為“變異”、“癌變”提供了更多的機會。
  師建國舉例分析:“窮人易得食道癌”,是因為過去窮人生活窘迫,油水少、體力勞動強度大,食物多為“多、粗、硬、燙、霉變、高鹽、狼吞虎咽”,於是,食道損傷的機會便容易增加,其結果是:“損傷機會多修複機會多”、“修複機會多增生機會多”,“損傷、修複、增生機會多變異機會多”,“變異機會多癌變機會多”。
  “富人得直腸癌”也是類似的道理,傳統富人的三少:運動少、食量少、食物構成纖維素少,易導致直腸的排空機會少和便秘,使直腸種植的細胞有了更多經受傷害,甚至是致癌物質傷害的機會。
  在臨床上,胃潰瘍容易引發胃癌、牙齒反頜容易造成舌癌、機械損傷容易引發骨肉瘤、摩擦的黑痣易惡變,造成瘢痕癌的發生。現在有些女同志常服用雌激素等激素類藥品保持青春,這會增加患乳腺癌的幾率。
  減少患癌機會:有病馬上去看
  一些地區的生活習慣,也造就了一批當地特有的癌症。比如,東北地區的“炕癌”、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“懷爐癌”,又比如說,在陝北,得胃癌的人較為集中,陝北人多愛吃腌菜,愛喝酒。而食道癌集中在陝南地區,因為陝南人愛吃滾燙的火鍋和酸菜;如今的環境污染也加重了患肺癌的比例。
  “面對紛繁的致癌物和致癌相關因素,雖然很難一一屏蔽,但可以在‘機會條件’層面上,減少遷延性損傷、修複、增生的機會,從而減少變異和癌變的機會。”更多時候,師建國會給周圍的朋友提供一個防癌策略,即,“減少和避免慢性遷延性損傷、修複、增生性疾患和行為就是防癌”,這是基於腫瘤病理髮生機會條件層面提出的一種方法。“簡單說就是,有病你就馬上去看,別拖,定期體檢,改掉生活中吸煙、喝酒的不良習慣,多運動。”
  西安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侯斌科長給出預防癌症的實際建議是,從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入手,不吸煙、不酗酒;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,少吃高脂肪、高熱量的食物和酸菜,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,不吃發黴煙熏的食物,少吃刺激性很強的食品。
  要鍛煉身體,一般人每天鍛煉1小時為宜。要保持良好的情緒,學會公開表達自己的情緒,養成胸懷寬廣,不斤斤計較的性格。  (原標題:癌症是什麼?如何預防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s87vsto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